長城始建于春秋戰國時期。為抵御塞北游牧部落聯盟侵襲,秦、漢、隋、明等歷朝歷代均有對長城的修筑。公元前221年,秦王嬴政橫掃天下,一統六國。隨后,為防止北方匈奴南侵,命秦將蒙恬將秦、趙、燕三國原有的長城連在一起,成為了名震天下的“萬里長城”。由于時代變遷,王朝更替,現存的長城遺跡主要是建于14世紀的明長城。
靖邊縣境內所轄長城全長81公里,烽火臺70余座。保存較好的遺址有307國道五臺段長城和鎮靖明長城。
走在這段曲折的路上,不見當年的金戈鐵馬,不見曾經的烽火狼煙,萬里長城壞,荒營野草秋。印度詩人泰戈爾曾有這樣的句子形容長城:因殘破而展示了生命的力量,因蜿蜒而映射著古老的國度。說盡了這里滿眼的滄桑。
1987年12月,長城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。
2009年,國家文物局曾公布中國明長城總長為8851.8千米。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偉大奇跡,是中國悠久歷史的見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