各鎮人民政府,縣政府各工作部門、直屬機構、派出機構,新橋農場:
為了進一步提高全縣產品質量、工程質量、服務質量、環境質量的整體水平和質量競爭力,充分發揮質量工作對我縣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的推動作用,根據《質量發展綱要(2011-2020年)》和市政府“質量強市”的戰略部署,縣政府決定在質量興縣工作基礎上實施質量強縣戰略,現提出如下意見:
一、指導思想
以十八大、十八屆三中、四中、五中、六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“三個轉變”(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、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、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)要求為統領,進一步確立質量在發展中的戰略地位,樹立全面、全程、全民質量發展理念,大力實施創新驅動、標準化和品牌戰略,以轉型升級為主線,堅持政府引導、部門協作、企業為主、社會參與的原則,抓發展質量、提生活品質、建質量強縣,為促進我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強勁動力和有力保障。
二、發展目標
到2020年,全縣產品、工程、服務和環境質量基礎建設明顯加強,質量安全狀況明顯改善,質量發展環境全面優化,品牌競爭能力顯著增強,質量創新能力明顯提升,全社會質量意識明顯增強,質量總體水平達到全市領先水平。
(一)提升產品質量。使工業產品國家、省、市、縣監督抽查合格率平均值穩定在90%以上,食品、藥品縣級監督抽檢合格率穩定在94%以上,主要農產品質量安全抽檢合格率穩定在96%以上,主要農產品標準化生產覆蓋率達到30%以上,無公害、綠色、有機和地理標志產品、生態原產地產品保有量位列全市前三。企業質量、標準化、計量基礎管理進一步強化,自主品牌市場競爭力明顯提高,形成一批在國內外具有較強競爭優勢的品牌企業和產品。
(二)提高工程質量?;鞠麥缬绊懯褂霉δ芎徒Y構安全的質量通病,建設工程質量合格率達到100%,竣工交付使用的工程質量達到國家標準或規范要求,大中型工程一次驗收合格率均保持在100%,重點工程達到國家先進水平。積極培育施工總承包和專業承包一、二級企業,打造一批實力強、質量優、信譽好的工程建設品牌企業,力爭一批工程項目獲各級工程質量獎。在建筑、交通基礎設施、清潔能源和新能源等重要工程領域擁有一批核心技術,節能、環保、安全、信息技術含量顯著增加。
(三)改進服務質量。重點解決服務業規范化水平不高、品牌意識不強、質量體系不完善等問題。到2020年,在醫療服務、現代物流、商務服務、交通運輸、信息服務等重點生產性服務領域和批發、零售、住宿、餐飲、居民服務、旅游、家庭服務、文化體育產業等生活性服務領域,建立健全服務標準體系;加大對A級景區、星級飯店的評定與復核力度,完善景區、星級飯店質量等級評定機制,落實景區、星級飯店的創建工作主體責任;加強旅行社標準建設,積極開展國家A級旅行社等級評定的創建工作;交通運輸業出租車服務基本實現規范化,旅客運輸各項安全指標均控制在上級有關部門下達的范圍內;醫療衛生業全面實行醫療衛生服務規范化,居民對醫療及公共衛生服務基本滿意率達95%以上。
(四)改善環境質量。重點解決水污染、噪聲污染、土壤污染和城市空氣污染等問題。到2020年,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85%;積極完善再生水利用設施,全面推進再生水利用工作,到2020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達到20%以上;石油工業廢水回收率達到95%以上;地表水環境質量持續好轉,城鎮生活用水水質達到GB5749-2006標準;林草覆蓋率達到36%以上。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5%以上。治理和保護好農村生態環境,創建美麗宜居鄉村18個。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削減,城鄉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,建成國家級環保模范城市??h城創建為國家衛生城市、省級生態園林城市、省級環保模范城市。
三、主要任務和措旋
(一)深入實施三大戰略,增強質量競爭力。
1.深入實施知識產權戰略。大力支持和鼓勵企業實施專利、商標、版權等知識產權戰略,按照激勵創造、有效運用、依法保護、科學管理的方針,著力完善知識產權制度,積極營造良好的知識產權法制環境、市場環境、文化環境,大幅提高我縣的知識產權創造、運用、保護和管理能力。培育一批創新型企業、高新技術企業、專利示范企業。
2.深入實施標準化戰略。落實《陜西省標準化發展戰略綱要(2011-2020年)》,建立健全以促進自主創新、節能降耗、農產品、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為重點的技術標準體系。引導我縣優勢產業、企業加強技術標準創新和先進技術標準的研制,支持企業制定具有市場競爭力、高于國家標準的企業內控標準,鼓勵企業積極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。以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建設為平臺,以省、市級服務業標準化試點為依托,加強農業、服務業等領域標準化試點、示范建設,提升我縣農產品綜合競爭力和服務業的管理水平。充分發揮標準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技術支撐作用,提升我縣重點產業綜合競爭能力。
3.深入實施品牌戰略。圍繞綠色現代農業、能源化工產業、特色旅游業、現代服務業、重點工程和環保領域,制定品牌培育規劃和品牌政策,進一步完善品牌體系,創建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競爭力的名牌產品、品牌企業(商標、商號),創建一批享有社會美譽度的工程品牌、服務品牌和生態品牌。積極培育區域品牌,組織申報 “陜西質量管理獎”和“陜西省名牌產品”等區域名牌。
(二)建立健全四大體系,夯實質量基礎。
1.建立健全質量安全保障體系,增強質量安全防控能力。進一步加強質量安全風險評估、監測、預警、信息通報和應急處置體系建設,對評估、監測中發現的質量安全隱患及時預警,開展專項整治,將質量安全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。全面推行質量安全區域監管模式,逐步解決產品質量、工程質量、服務質量、環境質量安全監管力量不足問題。
2.建立健全質量技術支撐體系,增強技術機構建設。進一步加強對農產品質量、食品藥品質量、計量測試、特種設備測試、環境監測、公共衛生監督、標準化研究等技術機構的建設。注重發揮質量中介機構的作用,在質量管理、標準化、計量管理、特種設備監管、品牌培育、科技創新、市場調查、質量評價、創意設計等環節提供公平公正的第三方服務。
3.建立健全質量誠信體系,增強質量行為的約束能力。以縣政府門戶網站等為平臺,設立質量誠信“紅黑榜”,依法公開質量信息、違法案件及處理結果,引入長期有效的社會監督。推動建立激勵守信、懲戒失信的質量信用監督機制,引導企業注重質量信譽,培育誠實守信的企業質量文化。以“3.15”、“質量月”宣傳活動為載體,廣泛開展質量誠信宣傳活動。
4.建立健全質量評價體系。增強質量建設引導能力。綜合運用檢驗檢測、市場調查、環境監測等手段和方法,進一步實施質量狀況調查制度,研究建立產品、工程、服務、環境質量統計指標體系。以指標體系為依據定期開展質量建設考核評價,逐步形成政府主導、企業主體、部門主動的責任落實機制。
(三)提升四大質量。
1.提升產品質量。建立產品質量提升長效機制,擴大產業鏈中高端產品規模。引導企業開展技術創新和質量提升活動,提高產品生產、研發、銷售各環節的信息化水平,增加產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。加強產品質量監管,著力解決食品、藥品、農產品及重點工業產品質量安全等問題。加強日用消費品質量監督抽查。加強對有機產品、綠色食品、無公害農產品等認證有效性的監管。建立質量強業、質量強企活動新機制,提高企業落實主體責任意識,實現管理升級、質量升級。實施政府質量獎勵制度,加大各級質量獎培育力度,樹立一批質量管理標桿企業,以創獎過程提升企業管理水平和質量保證能力。開展質量狀況分析報告制度和制造業產品質量合格率統計,指導各項產業規范發展。
2.提升工程質量。貫徹實施《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》,完善工程質量管理體系,加強勘察、設計、施工、監理各環節的監管,嚴格落實工程建設各主體的質量責任,切實提升建設、交通和水利等領域重點項目工程質量。大力推進建設工程新技術開發和應用工作,鼓勵新材料、新技術、新工藝、新設備應用,不斷提升節能建筑的比重和工業化建造比重。全面推行建設工程質量終身責任書面承諾制、永久性標牌制度,督促建設、勘察、設計、施工、監理單位五方項目負責人落實質量終身責任。推行特殊和重大設備監理制度,開展工程質量惠民行動,推行住宅工程分戶驗收。鼓勵企業爭創中省市優質工程獎(魯班獎、長安杯、榆林杯等),打造精品優質工程。
3.提升服務質量。適應消費需求變化,發展消費新業態,培育消費新熱點,加快旅游、文化、體育、健康、養老“五大幸福產業”發展步伐。建成一批省級或國家級品牌服務試點企業,推動實現全縣服務業信息化、規?;推放苹l展。以提升顧客滿意度為重點,引導規模以上服務企業建立、實施服務質量標準,開展質量管理體系認證。引進現代經營方式和先進質量管理方法,改造提升商貿、餐飲等傳統服務業;借鑒服務業先進技術和標準,推進現代物流、金融、旅游、文化等現代服務業規?;推放苹l展。推進交通運輸業、金融服務業、信息服務業、商務服務業、旅游業等重點領域認證認可制度的建立和實施。在旅游、金融、物流、健康醫療等重點領域開展服務業質量提升專項行動。全面推進物業管理規范化、物業服務標準化、物業收費市場化建設進程,不斷提升物業管理服務水平。加快補齊公共服務設施和城市管理兩大“短板”,建立生態宜居宜業宜游縣城。
4.提升環境質量。加強生態文明建設,營造優美宜居環境。實施大氣污染防治、水環境質量改善、土壤環境綜合整治、固體廢棄物防治、環境監管能力提升五大工程,確保環境質量總體改善。按標準淘汰落后產能和化解過剩產能。深化節水型城市創建工作,實施全民節水行動計劃。突出抓好工業、建筑、交通運輸、公共機構和商業五大重點領域節能,有效控制化工、電力、建材等重點行業碳排放。強化工地、道路揚塵防控,加快老舊車輛及黃標車輛淘汰。組織開展循環經濟示范活動,推廣循環經濟典型模式。持續開展城市和村莊環境整治行動。
四、建立政府質量獎激勵機制
(一)建立并組織實施“縣政府質量獎勵制度”。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,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,進一步推進質量強縣活動,鼓勵和引導廣大企業建立和實施先進管理制度,提高產品、工程和服務質量,增強全縣經濟的綜合競爭力,根據《產品質量法》和國務院《質量發展綱要(2011-2020)》、《省政府貫徹實施質量發展綱要行動計劃》等有關規定,結合我縣實際,制定獎勵制度。通過制定評選制度、評選流程、鼓勵獎勵措施,實施評選活動,實現品牌動態培育、層級遞進的發展模式,完善縣級質量品牌培育機制,拉動質量品牌的不斷提升,影響和帶動相關企業和行業進步,真正讓質量品牌發展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領頭雁。
(二)獎項設置和獎勵標準。對獲得中省市質量品牌相關榮譽的單位給予一次性經費獎勵,從而調動相關單位企業對爭創品牌的積極性,鼓勵企業加大在質量品牌方面的資金投入。其中獲得中國質量獎獎勵30萬元;獲得陜西省名牌產品獎勵20萬元,獲得陜西省名牌產品三年期滿復評仍保留原級別榮譽稱號的給予5萬元的獎勵;獲陜西省質量管理獎獎勵20萬元;獲榆林市市長質量獎的企業獎勵15萬元;對被國家質檢總局授權使用地理標志產品的企業和個人,每授權使用1個獎勵3萬元;獲得中國馳名商標認定的每證獎勵5萬元;獲得陜西省著名商標認定的每證獎勵2萬元;獲得無公害農產品認定的每證獎勵2萬元;獲得綠色食品認證的每證獎勵3萬元;獲得有機食品認證的每證獎勵5萬元。上述獎勵辦法企業在一年內獲得同級別多個名牌產品稱號者,按一個名牌產品給予獎勵。企業在同一年度內獲得不同級別的質量管理和品牌產品稱號的,按照最高級別的獎勵標準給予獎勵。獎勵經費由縣財政統一安排,獎勵額度可視本縣經濟情況適當進行調整。
(三)設立質量品牌戰略專項資金。通過加強對項目申報單位部門各階段的管理、監督,切實讓申報單位??顚S?,將專項資金用于鼓勵名牌企業實施名牌戰略,深入推進名牌戰略,支持名牌企業做大做強,努力打造靖邊精品,爭創政府質量管理獎,創建質量強縣示范城市和知名品牌示范園區。
五、保障措施
(一)加強組織領導。
為了加強質量強縣工作的組織領導,縣政府決定成立縣質量強縣工作領導小組,其具體組成人員如下:
組長:劉波縣委常委、副縣長
副組長:王晨縣政府辦主任
張旭東縣質監局局長
成員:常維??h委組織部副部長
馮俊虎縣委宣傳部副部長
崔小芹縣發改局副局長
張文光縣財政局副局長
盧凱震縣住建局副局長
楊春縣交運局副局長
尚俊宏縣農業局副局長
王平縣水務局副局長
韓健縣工業經濟局副局長
孫波縣商務局副局長
徐雁冰縣衛生局副局長
劉振軍縣文廣局副局長
喬風桐縣安監局黨組成員
趙永靖縣統計局副局長
王保郭縣質監局副局長
白澤澄縣糧食局副局長
胡國華縣畜牧局副局長
杜文泉縣工商局副局長
汪學軍縣市場監管局副主任科員
劉玉峰縣中小企業局副局長
王建軍縣環保局副局長
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,辦公室設在縣質監局,辦公室主任由張旭東兼任,具體負責日常工作,落實領導小組的有關決定。
(二)明確工作職責。
縣委組織部:推動將質量工作納入縣政府目標責任考核評價體系。
縣委宣傳部:牽頭協調質量強縣工作的宣傳,引導全社會進一步提高質量意識。
縣發改局:負責將質量強縣戰略工作納入全縣“十三五”規劃。牽頭組織服務類行業主管部門進行質量提升工作,由各行業主管部門制定我縣分行業服務質量提升規劃和年度計劃,并組織實施,同時要加強行業管理,指導行業開展質量工作。
縣財政局:足額保障工作經費,并將相關工作經費納入部門(單位)預算經費管理。
縣住建局:牽頭組織工程質量提升工作,制定我縣工程質量提升規劃和年度計劃,并會同相關部門組織實施;加強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質量監督管理。嚴格執行招標投標制度、施工圖審查制度、工程監理制度、竣工驗收備案制度。
縣交運局:負責交通建設工程、交通服務業的質量提升工作。制定我縣交通行業質量提升規劃和年度計劃,并會同相關部門組織實施。
縣農業局:組織完成我縣主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工作,主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合格率必須達到96%以上;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和農資打假專項治理;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控。
縣水務局:負責水利建設工程的質量提升工作。制定我縣水利建設工程質量提升規劃和年度計劃,并會同相關部門組織實施。
縣工業經濟局:嚴格執行工業行業準入制度和產業與技術政策。加強工業企業技術創新,推動企業開展學習實踐“質量標桿”活動、質量信譽承諾活動。
縣商務局:負責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假冒偽劣產品組織協調工作,同時負責加強商貿流通行業管理及質量提升工作。
縣衛計局:加強醫療服務質量監管,推進衛生服務能力建設。
縣文廣局:負責主管領域的旅游服務行業質量提升工作。
縣安監局:負責安全生產監管工作,為質量強縣建設提供生產安全保障。
縣統計局:配合質量強縣考核工作,收集、匯總、整理和提供有關考核的統計數據,并做好數據分析工作。
縣質監局:牽頭組織制造業產品質量提升工作,制定我縣產品質量提升規劃和年度計劃,會同相關部門組織實施并落實相關獎勵政策;落實特種設備安全地方政府屬地監管責任和行業部門“一崗雙責”制度,建立實施特種設備重大安全隱患督辦制度,健全完善特種設備應急救援預案;推進計量技術基礎建設,健全社會計量誠信體系。
縣糧食局:負責全縣糧食質量監管,分析庫存糧食質量狀況,及時排除糧食質量安全隱患。
縣畜牧局:負責畜產品質量安全整治、標準化規模養殖、無公害畜產品認證、畜產品監測、上市畜禽和生鮮肉類產品檢疫監管等工作,提升畜產品質量安全水平。
縣工商局:開展流通領域商品質量監督管理。
縣市場監管局:開展打擊假冒偽劣食品藥品專項整治;開展食品、藥品、醫療器械監督抽查、監督檢查;加強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管,推行監督量化分級管理,規范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操作;加強食品質量安全風險監管,實施省級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方案,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工作達到省級方案要求。
縣中小企業局:指導企業加強品牌建設,鼓勵和支持服務企業積極參與品牌價值評價,提升品牌價值和效應。
縣環保局:牽頭組織環境質量提升工作,制定我縣環境質量提升規劃和年度計劃,并會同相關部門組織實施。
(三)實施工作考核。制定《靖邊縣質量工作考核辦法》,縣質量強縣領導小組辦公室每年年初下達工作計劃和考核指標,年中組織督查,年底組織考核工作。質量強縣工作納入各鎮(街道辦)和縣政府工作部門績效考核的目標考核。
(四)強化政策扶持。運用財政、金融、技術改造、科技等政策措施,建立健全質量強縣的政策扶持和支撐體系,建立穩定的質量工作投入機制。加大對標準化基礎研究、計量惠民工程、名牌產品培育和標準化示范區建設、產品質量監督抽查、質量考核等工作經費投入,縣政府應按照分級負擔原則,對質量強縣工作經費予以保障。
(五)營造輿論氛圍。加大對質量工作的宣傳,充分發揮主流媒體的主渠道作用,對質量強縣建設進行廣泛宣傳,樹立一批質量先進典型;加強輿論監督,對質量違法典型案例進行曝光;深入開展“質量月”、“3?15消費者權益日”等群眾性質量活動,努力營造政府重視質量、企業追求質量、社會崇尚質量、人人關注質量的良好社會氛圍。
六、重視人才培養
支持培養質量管理和標準化工作人才;大力發展職業教育,培養大批具備熟練職業技能的技工人才;引導企業加強在職員工培訓,提高員工質量意識和質量行為能力;鼓勵企業引進質量管理、標準化工作、科技研發、創意設計、職業經理人等方面的高級人才,提高我縣質量管理、質量保障的能力與水平。
靖邊縣人民政府
2017年5月4日